close
自我的追求*
墾丁像是所有旅客的天堂,許多人帶著放逐自己的心情來到這裡,
但在短暫的快感結束之後,襲來的可能是更深的徬徨和疑惑,
然而在全然的失去之後,新的自我可能會重生,
認識自己,知道內心真正的渴望,
他們也許會重新有勇氣面對原來的傷口,
也許會找到新的生活態度或價值觀,
也許他們會用新的自己回去他們來時的地方,
也或許他們會發現墾丁才是他們想要的家。
旅行的意義*
從人與自己的關係,推展到人與人的關係,
進而看見人和土地的關係。台灣就是台灣,
墾丁就是墾丁本身,
我們以國外的種種條件為借鏡但不是要變成國外,也不會變成國外。
就像崇拜一個人,人終究是要面對自己,
不會因為崇拜模仿而變成另一個人。
唯有認識與了解,才會更貼近。
貼近自己,貼近人,貼近土地。
夢想*
不管是主張開發墾丁的人,主張保護墾丁的人;
無論是當地人,或是外來者;
不同的立場看到不同的切面,
美麗的、醜陋的、喜愛的、厭惡的。
於是,每一個相識,每一個衝突,
每一點付出和瞭解的過程。
最後,「我在墾丁.天氣晴」民宿的成立,
就象徵著所有議題之間妥協共存,以及各個立場之間的相互體諒。
世界不可能完美,問題不可能一夕之間解決,
但透過人對人,人對環境的善意,我們卻能追求一個共同的美麗夢想。
墾丁是個充滿療癒情傷「能量」的奇妙地方,
「豆導」鈕承澤集結了張鈞甯、彭于晏、阮經天、李康宜、李紹祥等幾位偶像級演員,
在這兒搬演一齣同樣充滿能量的偶像劇,
將在寒冬為您送暖,在鬱卒時為您撫慰心傷……
公共電視的戲劇都很不「偶像」嗎?
那可不!12月15日起,
由演過電影和電視劇的張鈞甯、彭于晏、阮經天、李康宜、李紹祥等
幾位偶像級演員聯袂主演的《我在墾丁*天氣晴》,
就要正式上檔了!
一齣專治情傷的精緻好戲
時序正當大寒,這齣戲說的卻是一段段發生在陽光沙灘的夏日情事。
映入觀眾眼簾的,除了艷陽藍天碧海白沙,熱呼呼的南國景致外,
被導演鈕承澤命名為「療癒系偶像劇」的《我在墾丁*天氣晴》,
同時也是一齣專治情傷的好戲;
劇中人不管是在愛情、親情、友情方面受到創傷,
奇妙的是,到了墾丁這個充滿土地力量的地方,
就一定找得到療癒的「能量」。
鈕承澤(豆導)相信這種能量,
也能夠透過電視螢幕傳送給每位觀眾,
讓心靈受創、情緒低落的人,在寒夜中得到暖洋洋的感性撫慰!
日本的電視劇,如果主題涉及社會正在流行、關心的議題的,
一般會被命名為「潮流劇」或「趨勢劇」;
但引進台灣時,由於男女主角往往是台灣觀眾心目中的偶像如木村拓哉之類,
於是在台灣就被稱為「偶像劇」。
「偶像劇」在台灣己被污名化,
一聽到這個名詞,馬上聯想到「稚齡化」的演技和「夢幻般」的劇情。
事實上,偶像明星會演戲的大有人在,
「偶像劇」也可以是精緻嚴謹的好戲,
要敘說的是社會應該重視的一個議題!
鈕承澤繼《求婚事務所》之後,
一直在構思的,就是試圖提出社會問題的「趨勢劇」。
構想提出與公視一拍即合
2004年時,豆導的腦子裡已經有一兩個構想。
當時他考慮到,台灣的戲劇製作環境很弔詭,
想作好戲,必須擺脫收視迷思,
放眼台灣,只有公共電視有良好的製作條件。
而且,在他的師友輩中,和公視合作過的,
都有很美好的經驗,更讓他對公視有信心。
初和公視接觸時,豆導提出一兩個想法,果然和公視的規劃若合符節。
2005年時,發生了南亞大海嘯,亞洲的陽光沙灘景點大量受創。
公視委製組張朝晟組長提出,
台灣的墾丁,是個可以發揮的題材。
因為公視的戲戲製作,一直以「關心台灣」為大方向,
其中以「珍愛台灣」作命題的,就是涵蓋生態、保育、污染等環保議題,
也是和每個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都有關連的題材。
墾丁的生命力獨特而強旺
墾丁,是台灣的渡假聖地,也是台灣「陽光沙灘」的代名詞。
這裡有典型的南島氣候,空氣清新,藍天白雲,水清沙軟,
世界各地衝浪客一波波湧進,都市人想暫離原來生活,這裡是最佳選擇。
但很詭異的,這裡也是全世界唯一內有夜市、核電廠、雷達站及軍隊的的國家公園!
墾丁的自然風物多元繁盛,然而商業活動也發展蓬勃,
民宿四處成立,不合國家公園管理法的規範,
但他們都繳稅給縣府,不算違法經營。
外地人大量移入,和本地人形成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
外地人來此開了一家又一家PUB、衝浪店,刺激了本地人,
但也造成墾丁獨特的風景和強旺的生命力。
劇本出自王小棣導演團隊
豆導本人認為,墾丁的確是個具有療癒效果的「聖地」。
他每次來到這裡,都能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土地力量,讓他身心舒緩暢快。
他說,墾丁堪稱是「失意者的天堂」。
有人幾個月來,每到黃昏就對著大海默默喝著啤酒,
心中所有的不滿與傷痕,在沈靜中慢慢洗滌。
不只心情不好的人想來,有的人來過之後,
寧可放棄都市裡的高薪工作,來到這裡開個小餐館,只為在此居留。
《我在墾丁*天氣晴》
就是透過幾個內心各有迷惘和傷口的年輕人,
他們在墾丁相遇,他們和當地人相處、和大自然相處,
他們在這個地方重新發現自己,找到新的接納自己的方式。
這個劇本是豆導的恩師王小棣導演帶領團隊,
在墾丁作了幾個月的田調之後寫出來的,
人物關係的交織、性格的層次、情感的牽扯,相當豐富而有深意。
豆導非常感謝王老師對這齣戲的付出,
尤其是在當時,王小棣老師是暫放正在三立籌拍的戲,為學生兩肋插刀的。
豆導對劇中演員讚譽有加
在戲中,豆導自己也軋了一角,
演一位原先在台北開過各種PUB、離婚後南下墾丁經營民宿的中年商人,
戲並不很多,但和戲中幾個年輕人都有對手戲。
對自己的表現,他只用「還好」來評價。因為在這齣戲中,
他身兼製作人、導演、演員三職,實在太分裂了,
如果可以,他希望下次能好好演別人導的戲,
不然,就對不起自己的演員身份了。
倒是對戲中幾位演員,豆導讚譽有加。
張鈞甯演一位網路作家,擁有許多忠實讀者並在文藝圈小有名氣。
可惜,她的真實生活卻總是第三者的角色,外表光鮮亮麗,內在卻非常脆弱。
阮經天演一位內心充滿恨意的人,
父子間的情結讓他想快速在社會上成功,沒想到卻跌跌撞撞不能如意。
李康宜演一位離不開家鄉墾丁的戀鄉女孩,
一畢業就返鄉擔任墾管處的解說員。
彭于晏同樣也是演墾丁男孩,
外表憨厚,很愛搞笑,最單純的生活態度裡,其實有著最高深的智慧。
李紹祥則演一位痴情男孩,
默默守候心愛女孩的執著與擔心失去她的壓抑,令人心疼。
這幾個角色,背後都代表著不同人生處境中可能遭遇到各種懷疑、挫敗、憤怒和傷口。
豆導認為,在現實生活裡,這些演員有的人生很順遂,有的生命體驗尚未厚實,
但他們都很努力地去揣摩角色裡的苦難和沈重。
氣質美女張鈞甯要勾勒外遇第三者的狂亂;
阮經天在戲中蓄鬚剃頭,憤世嫉俗,被劇組肯定從「花美男」晉升為「實力派」演員!
李康宜本來就是一個魔力演員,「有她在,這裡的一切都是真的」!
而彭于晏為戲曬成黑條條的,好像天生就是個逐浪的海灘男孩。
除了新一代的演員,豆導也找來幾位中生代實力演員跨刀,
包括「阿西」陳博正、林美秀、陶傳正、張永正、柯素雲、趙自強、鍾欣凌等,
新生代歌手何以奇也在戲裡初露頭角,陣容非常堅強。
總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時候
有了好演員、好劇本,又是在自己的「療癒地」墾丁拍攝,
那豆導不是很幸福愉快嗎?
他說,才不是那麼一回事哩。
2007年3月底,劇組到墾丁,本打算三個月拍完,
避免7月開始的觀光旺季,所以進度扣得很緊。
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拍彭于晏的時候背景是萬里無雲的藍天,
轉過來拍張鈞甯的時候,一下子有風又有雲,色調一下子變陰。
所以只好等風停雲去。
就這樣等風等雲,攝影師天天都在賭「陰」賭「晴」,
用掉大片的時光。最嘔的一場是在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當時想拍個晴美佳景以饗觀眾,不料每次去到都是陰天,一共去了三次才拍成。
如此這般,不得已延長一個月留在墾丁。
這時,全劇組的人都快抓狂了,
三個月沒睡自己的床、沒看見自己的狗,豆導火氣很盛,
墾丁不再是療癒地而是大火坑了!
畢竟工作是工作,渡假是渡假,兩者不能得兼的。
而再次以拍電影的標準來拍電視劇,
也讓豆導再次體會「追求完美這件事,會帶來大災難」。
自己受苦不打緊,身邊的人也都受折磨。
所幸這齣戲還有另一位導演林清振一起合作,
他是拍《愛殺十七》的優秀新起導演,和豆導兩人合作無間。
四個月的拍攝期,加上四個月的後製期,
夏天的故事要在冬天播出,觀眾也許有時空的落差感,
但豆導相信,這齣戲裡有動人的愛情、美麗的風景、有張力的劇情,
主角的遭遇及內心的轉折,也一定能和青壯年觀眾的生命產生連結,
看了他們的故事,自己的生命也會有所啟示。
最重要的,墾丁的美景盡入眼簾,是很好的觀影經驗,
在寒夜裡看著陽光沙灘,身體也會溫暖許多。
留意戲劇背後的嚴肅問題
墾丁確實是個充滿力量的地方,到那裡的人一定都能感受到。
豆導認為,好的自然資源原本可以好好規劃,創造大量的外匯;
而國家公園管理法也有存在的必要,因為珍貴的地形生態得有明確的法案來保護。
只是,這兩股力量目前在墾丁這個地方不斷拉鋸,
造成很多問題。他在戲裡試圖呈現種種問題,但他無力解答,
只希望戲的播出能引起更多有識之士的注意和思考,
如果政府也能正視墾丁的問題,應制定更新、更具彈性的法令來因應墾丁的現況。
結束《墾丁》豆導續逐電影夢
完成了《我在墾丁*天氣晴》,豆導內心有久雨放晴的喜悅。
2007年金馬獎入圍名單裡,豆導以電影新作《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入圍
「台灣年度電影工作者」項目,將和李安導演、周杰倫等人共同角逐這項殊榮。
從電影演員出身,到執導電影獲致肯定,豆導的電影大夢方興未艾。
他希望,《我在墾丁*天氣晴》是他電視導演作品階段的結束,
接下來還是要以拍電影為主,也因此《墾丁》之作,是值得紀念的一個階段。
墾丁這個佳美地,終究是豆導生命裡特殊的所在,
他在這裡卸下了某些東西,也在這裡找到了再出發的動力。
http://www.pts.org.tw/~web01/kenting/index.htm
墾丁像是所有旅客的天堂,許多人帶著放逐自己的心情來到這裡,
但在短暫的快感結束之後,襲來的可能是更深的徬徨和疑惑,
然而在全然的失去之後,新的自我可能會重生,
認識自己,知道內心真正的渴望,
他們也許會重新有勇氣面對原來的傷口,
也許會找到新的生活態度或價值觀,
也許他們會用新的自己回去他們來時的地方,
也或許他們會發現墾丁才是他們想要的家。
旅行的意義*
從人與自己的關係,推展到人與人的關係,
進而看見人和土地的關係。台灣就是台灣,
墾丁就是墾丁本身,
我們以國外的種種條件為借鏡但不是要變成國外,也不會變成國外。
就像崇拜一個人,人終究是要面對自己,
不會因為崇拜模仿而變成另一個人。
唯有認識與了解,才會更貼近。
貼近自己,貼近人,貼近土地。
夢想*
不管是主張開發墾丁的人,主張保護墾丁的人;
無論是當地人,或是外來者;
不同的立場看到不同的切面,
美麗的、醜陋的、喜愛的、厭惡的。
於是,每一個相識,每一個衝突,
每一點付出和瞭解的過程。
最後,「我在墾丁.天氣晴」民宿的成立,
就象徵著所有議題之間妥協共存,以及各個立場之間的相互體諒。
世界不可能完美,問題不可能一夕之間解決,
但透過人對人,人對環境的善意,我們卻能追求一個共同的美麗夢想。
墾丁是個充滿療癒情傷「能量」的奇妙地方,
「豆導」鈕承澤集結了張鈞甯、彭于晏、阮經天、李康宜、李紹祥等幾位偶像級演員,
在這兒搬演一齣同樣充滿能量的偶像劇,
將在寒冬為您送暖,在鬱卒時為您撫慰心傷……
公共電視的戲劇都很不「偶像」嗎?
那可不!12月15日起,
由演過電影和電視劇的張鈞甯、彭于晏、阮經天、李康宜、李紹祥等
幾位偶像級演員聯袂主演的《我在墾丁*天氣晴》,
就要正式上檔了!
一齣專治情傷的精緻好戲
時序正當大寒,這齣戲說的卻是一段段發生在陽光沙灘的夏日情事。
映入觀眾眼簾的,除了艷陽藍天碧海白沙,熱呼呼的南國景致外,
被導演鈕承澤命名為「療癒系偶像劇」的《我在墾丁*天氣晴》,
同時也是一齣專治情傷的好戲;
劇中人不管是在愛情、親情、友情方面受到創傷,
奇妙的是,到了墾丁這個充滿土地力量的地方,
就一定找得到療癒的「能量」。
鈕承澤(豆導)相信這種能量,
也能夠透過電視螢幕傳送給每位觀眾,
讓心靈受創、情緒低落的人,在寒夜中得到暖洋洋的感性撫慰!
日本的電視劇,如果主題涉及社會正在流行、關心的議題的,
一般會被命名為「潮流劇」或「趨勢劇」;
但引進台灣時,由於男女主角往往是台灣觀眾心目中的偶像如木村拓哉之類,
於是在台灣就被稱為「偶像劇」。
「偶像劇」在台灣己被污名化,
一聽到這個名詞,馬上聯想到「稚齡化」的演技和「夢幻般」的劇情。
事實上,偶像明星會演戲的大有人在,
「偶像劇」也可以是精緻嚴謹的好戲,
要敘說的是社會應該重視的一個議題!
鈕承澤繼《求婚事務所》之後,
一直在構思的,就是試圖提出社會問題的「趨勢劇」。
構想提出與公視一拍即合
2004年時,豆導的腦子裡已經有一兩個構想。
當時他考慮到,台灣的戲劇製作環境很弔詭,
想作好戲,必須擺脫收視迷思,
放眼台灣,只有公共電視有良好的製作條件。
而且,在他的師友輩中,和公視合作過的,
都有很美好的經驗,更讓他對公視有信心。
初和公視接觸時,豆導提出一兩個想法,果然和公視的規劃若合符節。
2005年時,發生了南亞大海嘯,亞洲的陽光沙灘景點大量受創。
公視委製組張朝晟組長提出,
台灣的墾丁,是個可以發揮的題材。
因為公視的戲戲製作,一直以「關心台灣」為大方向,
其中以「珍愛台灣」作命題的,就是涵蓋生態、保育、污染等環保議題,
也是和每個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都有關連的題材。
墾丁的生命力獨特而強旺
墾丁,是台灣的渡假聖地,也是台灣「陽光沙灘」的代名詞。
這裡有典型的南島氣候,空氣清新,藍天白雲,水清沙軟,
世界各地衝浪客一波波湧進,都市人想暫離原來生活,這裡是最佳選擇。
但很詭異的,這裡也是全世界唯一內有夜市、核電廠、雷達站及軍隊的的國家公園!
墾丁的自然風物多元繁盛,然而商業活動也發展蓬勃,
民宿四處成立,不合國家公園管理法的規範,
但他們都繳稅給縣府,不算違法經營。
外地人大量移入,和本地人形成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
外地人來此開了一家又一家PUB、衝浪店,刺激了本地人,
但也造成墾丁獨特的風景和強旺的生命力。
劇本出自王小棣導演團隊
豆導本人認為,墾丁的確是個具有療癒效果的「聖地」。
他每次來到這裡,都能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土地力量,讓他身心舒緩暢快。
他說,墾丁堪稱是「失意者的天堂」。
有人幾個月來,每到黃昏就對著大海默默喝著啤酒,
心中所有的不滿與傷痕,在沈靜中慢慢洗滌。
不只心情不好的人想來,有的人來過之後,
寧可放棄都市裡的高薪工作,來到這裡開個小餐館,只為在此居留。
《我在墾丁*天氣晴》
就是透過幾個內心各有迷惘和傷口的年輕人,
他們在墾丁相遇,他們和當地人相處、和大自然相處,
他們在這個地方重新發現自己,找到新的接納自己的方式。
這個劇本是豆導的恩師王小棣導演帶領團隊,
在墾丁作了幾個月的田調之後寫出來的,
人物關係的交織、性格的層次、情感的牽扯,相當豐富而有深意。
豆導非常感謝王老師對這齣戲的付出,
尤其是在當時,王小棣老師是暫放正在三立籌拍的戲,為學生兩肋插刀的。
豆導對劇中演員讚譽有加
在戲中,豆導自己也軋了一角,
演一位原先在台北開過各種PUB、離婚後南下墾丁經營民宿的中年商人,
戲並不很多,但和戲中幾個年輕人都有對手戲。
對自己的表現,他只用「還好」來評價。因為在這齣戲中,
他身兼製作人、導演、演員三職,實在太分裂了,
如果可以,他希望下次能好好演別人導的戲,
不然,就對不起自己的演員身份了。
倒是對戲中幾位演員,豆導讚譽有加。
張鈞甯演一位網路作家,擁有許多忠實讀者並在文藝圈小有名氣。
可惜,她的真實生活卻總是第三者的角色,外表光鮮亮麗,內在卻非常脆弱。
阮經天演一位內心充滿恨意的人,
父子間的情結讓他想快速在社會上成功,沒想到卻跌跌撞撞不能如意。
李康宜演一位離不開家鄉墾丁的戀鄉女孩,
一畢業就返鄉擔任墾管處的解說員。
彭于晏同樣也是演墾丁男孩,
外表憨厚,很愛搞笑,最單純的生活態度裡,其實有著最高深的智慧。
李紹祥則演一位痴情男孩,
默默守候心愛女孩的執著與擔心失去她的壓抑,令人心疼。
這幾個角色,背後都代表著不同人生處境中可能遭遇到各種懷疑、挫敗、憤怒和傷口。
豆導認為,在現實生活裡,這些演員有的人生很順遂,有的生命體驗尚未厚實,
但他們都很努力地去揣摩角色裡的苦難和沈重。
氣質美女張鈞甯要勾勒外遇第三者的狂亂;
阮經天在戲中蓄鬚剃頭,憤世嫉俗,被劇組肯定從「花美男」晉升為「實力派」演員!
李康宜本來就是一個魔力演員,「有她在,這裡的一切都是真的」!
而彭于晏為戲曬成黑條條的,好像天生就是個逐浪的海灘男孩。
除了新一代的演員,豆導也找來幾位中生代實力演員跨刀,
包括「阿西」陳博正、林美秀、陶傳正、張永正、柯素雲、趙自強、鍾欣凌等,
新生代歌手何以奇也在戲裡初露頭角,陣容非常堅強。
總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時候
有了好演員、好劇本,又是在自己的「療癒地」墾丁拍攝,
那豆導不是很幸福愉快嗎?
他說,才不是那麼一回事哩。
2007年3月底,劇組到墾丁,本打算三個月拍完,
避免7月開始的觀光旺季,所以進度扣得很緊。
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拍彭于晏的時候背景是萬里無雲的藍天,
轉過來拍張鈞甯的時候,一下子有風又有雲,色調一下子變陰。
所以只好等風停雲去。
就這樣等風等雲,攝影師天天都在賭「陰」賭「晴」,
用掉大片的時光。最嘔的一場是在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當時想拍個晴美佳景以饗觀眾,不料每次去到都是陰天,一共去了三次才拍成。
如此這般,不得已延長一個月留在墾丁。
這時,全劇組的人都快抓狂了,
三個月沒睡自己的床、沒看見自己的狗,豆導火氣很盛,
墾丁不再是療癒地而是大火坑了!
畢竟工作是工作,渡假是渡假,兩者不能得兼的。
而再次以拍電影的標準來拍電視劇,
也讓豆導再次體會「追求完美這件事,會帶來大災難」。
自己受苦不打緊,身邊的人也都受折磨。
所幸這齣戲還有另一位導演林清振一起合作,
他是拍《愛殺十七》的優秀新起導演,和豆導兩人合作無間。
四個月的拍攝期,加上四個月的後製期,
夏天的故事要在冬天播出,觀眾也許有時空的落差感,
但豆導相信,這齣戲裡有動人的愛情、美麗的風景、有張力的劇情,
主角的遭遇及內心的轉折,也一定能和青壯年觀眾的生命產生連結,
看了他們的故事,自己的生命也會有所啟示。
最重要的,墾丁的美景盡入眼簾,是很好的觀影經驗,
在寒夜裡看著陽光沙灘,身體也會溫暖許多。
留意戲劇背後的嚴肅問題
墾丁確實是個充滿力量的地方,到那裡的人一定都能感受到。
豆導認為,好的自然資源原本可以好好規劃,創造大量的外匯;
而國家公園管理法也有存在的必要,因為珍貴的地形生態得有明確的法案來保護。
只是,這兩股力量目前在墾丁這個地方不斷拉鋸,
造成很多問題。他在戲裡試圖呈現種種問題,但他無力解答,
只希望戲的播出能引起更多有識之士的注意和思考,
如果政府也能正視墾丁的問題,應制定更新、更具彈性的法令來因應墾丁的現況。
結束《墾丁》豆導續逐電影夢
完成了《我在墾丁*天氣晴》,豆導內心有久雨放晴的喜悅。
2007年金馬獎入圍名單裡,豆導以電影新作《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入圍
「台灣年度電影工作者」項目,將和李安導演、周杰倫等人共同角逐這項殊榮。
從電影演員出身,到執導電影獲致肯定,豆導的電影大夢方興未艾。
他希望,《我在墾丁*天氣晴》是他電視導演作品階段的結束,
接下來還是要以拍電影為主,也因此《墾丁》之作,是值得紀念的一個階段。
墾丁這個佳美地,終究是豆導生命裡特殊的所在,
他在這裡卸下了某些東西,也在這裡找到了再出發的動力。
http://www.pts.org.tw/~web01/kenting/index.htm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