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石頭上也要坐3年

在一家公司做一、兩年就感到厭倦,然後辭職轉到別家公司,結果覺得「還是以前公司比較好」,因而感到後悔的人不在少數。

長年在日本從事人才培訓相關工作的本田有明,發現日本儘管經濟不振、失業率高居不下,

但剛到公司工作的新人,大約每3人中就有1人在進入3年內選擇辭職。

注意到這項奇特現象,他著手撰寫《3年不辭職》一書,探討新世代工作者為何流動頻繁?對企業或個人又會產生哪些影響?


Q:你在新作中提出「3年不辭職」的概念,為什麼是「3年」,而不是「2年」或「5年」?一份工作至少做3年,有哪些重要意義?
A:我觀察到幾個數字:在日本,年輕人進入一家公司工作3年內就離職的比例,大學學歷者有30%,高中學歷50%,中學學歷70%。

在一家公司要學到東西、發現工作的意義,至少得待3年以上。

這3年中,不僅對工作的適應力與日俱增,也能逐漸成為某方面的「專家」。

因此,我呼籲年輕朋友,起碼要在3年內,認真拚命地工作。

 

Q:萬一真如你書中所說,碰到很糟糕、只會抱怨公司的Mentor,身為新人應該怎麼處理?
A:碰到這種人,可以把他們當作「反面教師」。

想想看,他們為何抱怨公司?該怎麼做才能改善?用正面的思考去面對。

好的職場導師,應該具備3大特徵:
1. 遇到任何事,都能積極向前並正面思考。
2. 具備希望與新人一同解決問題的同理心。
3. 會為了新人成長而感到開心的革命情感。

 

Q:根據統計,台灣人每份工作平均做24.2個月,並未滿3年,

而且這數字沒有因為失業率高低有太大變化,你有什麼建議提供給台灣工作者?

A:只有符合以下條件,才適合工作不到3年就離職:
1.公司的業務內容違反法律或違背社會一般觀感。
2.不認同公司經營者的經營策略。
3.公司不遵守企業倫理。
4.強迫接受過度嚴苛的勞動條件。
5.公司業績太差,沒有改善的希望。

如果你目前任職的公司並沒有上述5種情況,那麼, 

請秉持「這是我自己決定進來的公司,就由我來讓它變得更好!」

這樣的心情與企圖心,在工作上向前邁進。

能夠成為領導者的人,無論到哪個國家、哪家公司,這種向前邁進的企圖心都不可或缺

 

打破迷思:只要擠進大公司,憑年資就可以步步高升?                           

 

 

 


增強「主體性」

年輕人往往被人說是「待機一族」。如果主管沒有下達指示.命令,就不會有任何的行動。換句話說就是「缺乏主體性」。

基本上工作就是先確實地完成主管交付的指示與命令,所以「待機」這件事本身並不是什麼壞事。

但是關鍵是在沒有任何指示與命令之下該採取什麼行動。

全面觀察自己與團隊的狀況,思考自己的角色之餘,率先把事攬在自己身上的態度才是重要的。

然自己的角色是什麼,又能完成何種程度的工作,應該會因為工作的內容與狀況而有所不同。

如果自己無法判斷的時候,當然就必須與主管或是前輩討論以及確認。當然問題不會是「接下來該怎麼辦?」,

而是請你用「我想這樣做,可以嗎?」的口吻向主管提出想法。

重點就是這樣的口吻。我們都要知道的是,溝通最重要的並非單向的詢問或是回答,而是雙向的意見交換(雙向溝通)。

 


強化「問題發現力」

不論是何處的職場都會指導新人,要有問題意識改善問題的意識

兩種意識合起來可以由「社會人基礎力」裡的「問題發現力」代表。

「問題發現力」說是思考力的基本也不為過。

雖然業界人士的能力大多由經驗積累而來,不過「問題發現力」卻不一定來自經驗

反而是那些還沒沾染職場氣息的年輕人,能夠透過自身的感性發揮問題發現力。

例如每月平均有五十件來自顧客的投訴。這個月如果僅止於四十九件,資深職員應該就會覺得「沒有問題」吧。

不過以提高顧客滿意度為目標的職場,為什麼居然接到四十九件的投訴呢。目標應該是一件投訴都沒有吧。

會這樣思考的只有年輕的職員而已。只要試著思考這樣的目標,有時候就能想出根本的解決之道。


請不斷地提出「這樣的作法好嗎」的提案,慢慢地你與上司以及前輩就會更加了解彼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amhappytail 的頭像
    iamhappytail

    Oops. I am happytail. :]

    iamhappyt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